通江达海赤水河流域活力迸发贵阳网

11月初,赤水河畔的山岭上,人们开始抢收地下的冬笋。

山脚下,王德斌的工厂开足了马力,消化着沿山路不断运来的鲜笋;另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梁莹,则忙着处理手头的家具订单。

弯弯曲曲的山路,一头连着大山,一头连通入长江、进大海的水路、公路。在赤水河流域,被送往全球的,有白酒、家具等产品。

赤水河,是贵州最繁忙的航道,也是川、黔间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水道。现在的赤水河流域活力迸发,是贵州长江经济带上的“桥头堡”、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急先锋”,更是黔川渝“抱团”发展的典范。

条条产业路

方便竹子“下山”

11月7日,离“双11”购物狂欢节还有3天,在红赤水集团天然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竹笋、花生、海带、菌菇类、肉制类等休闲食品。

生产食品的原材料,来自远处陡峭的大山上。过去,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到屋,走到哭”“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赤水河两岸川黔交界的大山上,分布着连片的竹林。其中,仅赤水市境内就有多万亩。

图为赤水市红赤水集团员工在陈列产品。

十多年前,王德斌等人在山脚开办了一间作坊,将产自深山的竹笋等加工成食品,试图为赤水市20多万竹农再添一条致富门路。在这之前,亚洲最先进的竹纸浆生产线建设议题,三上国务院办公会议后,最终敲定落户赤水市。按照设计,这座20万吨规模的优质纸浆生产厂,将消化周边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竹料。

但无论是王德斌,还是竹纸浆厂,都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原料下山难。

赤水市交通局公路管理所所长吴正微说,在别的地方,修一条路可能辐射沿线好几公里宽的范围,但在赤水河流域,一条产业路只能辐射沿线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宽。“我们不断修路,除了通村路、通组路,还要修产业路。”他说,目前,已修了多公里通往竹林深处的产业路。

这些产业路,与通村路、通组路相连,甚至跨越黔、川省界,像一条条毛细血管,连通着乡道、县道、省道、国道和高速公路,以及赤水河边的码头。赤水市因此成为贵州省公路密度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99公里公路。

如今,随着一条条通村路、通组路尤其是产业公路由村庄延伸到竹林深处,满山的竹子、竹笋以及其他土特产,大多能用车运到山脚的工厂里。

公路通,产业兴,百姓富。

王德斌等人创建的红赤水集团,由最初只有12人的小作坊,发展成面积亩、员工近人的食品工业园区。园区内,吸纳了14家食品加工企业,去年的产值突破1.08亿元。

解决了原料供应的竹纸浆厂,也迸发出强大生产力,产品日益丰富,去年生产高档生活用纸26万吨,产品或通过赤水河航道进入长江,或经蓉遵高速运往重庆、成都等地。

陆海新通道

助力家具“出海”

最近,王德斌正跟俄罗斯商人谈一单出口生意。“产品从赤水发出,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重庆装上中欧班列。”他说。

目前,红赤水集团已拥有出口备案。之前,他们与全国多家经销商合作的同时,通过第三方公司,将产品销售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在赤水市,对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shuizx.com/csszx/1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