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丙安古镇的红色故事,耿飚将军因何被称

北京皮肤科医院在哪 http://m.39.net/news/a_9321808.html

接着分享我在丙安古镇的快乐时光。丙安古镇充满红色传奇,年,丙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

这是建于清代的丙安古镇古寨门。丙安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从赤水旅游客运站坐专线公交大巴可直达丙安古镇,交通便利。

古镇里只有一条叫做丙安街的主街,也被称为葫芦街。红一军团陈列馆和耿飚将军纪念馆就在古街的中间转弯处,是每位游客必经之地。红一军团陈列馆和耿飚将军纪念馆于年4月26日正式开馆。

虽说两个展馆并列,但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个人更喜欢耿飚将军纪念馆,纪念馆主要用图文的方式,把耿飚将军传奇的一生,一幕幕鲜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参观的游人印象深刻。

纪念馆的大门外就是古镇的丙安街。耿飚将军,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贫苦家庭,年参加革命,年带领游击队参加红军,任红四团团长,井冈山“五次反围剿”后随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期间,耿飚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红一师参谋长,作为指战员,参加了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娄山关、青杠坡、黄陂洞等战役,率部在黔北辗转3个月,四渡赤水河,与赤水老区人民结下鱼水情谊。红军到达陕北后,耿飚率所部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我国派往西方的第一位大使,有“将军大使”之称。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风火少年”。耿飚的父亲耿楚南,学名耿道崇,少时习武,12岁时远投南昌的亲戚,15时被南昌抚台选中为武士,准备把他送到皇宫做侍卫,光绪皇帝还赐来一副兵器“虎头双钩”后被遣散回乡。“双钩大侠”先后做过木匠、铁匠、瓦匠、郎中等,但境遇不见好转,直到40多岁才娶了湘潭一铁匠的女儿宋雪梅成家。由于家境清贫,耿楚南一家借住在獭嘴镇的耿传公祠。

耿飚,乳名润德、曾用名耿在忠。按照耿氏族谱,耿飚属“在”字辈,因祠堂里“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耿楚南依次为四个儿子取名耿在忠、耿在孝、耿在廉、耿在节,最后得五子耿在有,意为“忠孝廉节”都有。因耿楚南崇尚武术,又以“俊”字为冠,分别取名俊勇、俊猛、俊刚、俊强、俊全,意为“勇猛刚强”都全。

耿飚小时候算命先生说他“五行缺火”,于是母亲就给他改了名字“飚”,而且禁止他靠近水。耿飚的舅舅宋乔生风趣地说:飚字有三个火,连姓上的火,加起来就有四把火了。飚字还有风,这又是风又是火的,旺得很哩!

然而,不会游泳的耿飚,却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远渡重洋,成为新中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位大使。

作为耿家的长子,耿飚被父母寄予了振兴家业的期望,在他6岁时,竭力供他读了两年私塾,除要求每晚温习功课外,父亲还教他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武术,以强身健体,在饲龄的孩子当中,耿飚身材显得高大而结实。

年,耿飚一家在贫穷无奈中,举家投靠在常宁水口山当矿工的舅舅宋乔生。年,年仅13岁的耿飚在水口山铅锌矿当了一名选矿敲砂的童工。

待续,下文我们继续讲述耿飚将军的传奇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shuizx.com/csszx/13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