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草鞋的前世今生刘明生说长征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价格是不是很高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1.html

在一些红军长征纪念馆的陈列室内,草鞋是最常见的文物之一。

对于长征这段历史,总有人发问,红军到底有多难,有多了不起,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本质体现在哪里,为何能砥砺后辈前行?

其实,看看这些草鞋,就可以找到答案。

根据考古编织物的印痕推断,草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

西周遗址,发现了最早的草鞋实物,汉墓陶俑脚上着草鞋的画像,亦可证明,至少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民众就已经开始穿用草鞋了。

草鞋与贫苦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王公贵胄穿丝绸,平民只能穿麻布一样,有钱的人是看不上草鞋这等俗物的。

能够创造它,“享用”它的,只有没钱没权的群众。

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吕老汉的人发明了一种带鞋帮的草鞋,他和街坊邻里,都是替人卖命干活的奴隶,每天不是种地,就是上山砍柴。

山路难走,不穿鞋容易磨破脚,天气一冷就皲裂,疼痛难忍。

这不,他把草鞋分发给邻居,大伙儿都觉得得了个宝贝。

只可惜,他做草鞋的技术失传了,奴隶主用强权逼迫把专利让出,吕老汉不从,活生生被打死了。

还未咽气之前,他将打草鞋的奥秘教给了亲戚,还没全部说完,就驾鹤西去了。

从古至今,草鞋在不少诗文中出现过。

名人雅士穿草鞋、说草鞋、写草鞋、吟草鞋,无非都是他们落魄了,舍弃了金银后,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才体味到其中滋味不好受,说白了,就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就比如,老子出函谷关穿的是草鞋;《三国志》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刘皇叔就是卖草鞋出身的;还有诗圣杜甫落难成都,生活潦倒,靠着亲友的资助自建草堂,自编草鞋。

哪里知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他屋上三重茅。

悲惨的境遇之下,他打草鞋倒是愈发熟练,家人穿着他亲手编织的棕草鞋,忍不住夸他的手艺好。

苏东坡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他夸“竹杖芒鞋轻胜马”,芒鞋就是草鞋。

到了近代,出乎意料的是,草鞋居然能和打仗扯上关系,这能好使吗?

别说,还真不错。

中国工农红军出身草莽,疾风知劲草,草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

穷苦人创造的草鞋,造福于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红军,巧了不是。

整个革命岁月里,包括井冈星火、长征铁流、抗日雄图等时期,草鞋都是我军指挥员的必备品。

打草鞋的稻草随处可寻,战士们一入伍,除了扫盲,学习军事基础知识外,还需掌握编草鞋的技术。

为什么红军会选择草鞋,不穿布鞋或者是皮鞋呢?

草鞋很轻,编起来快,且成本不高,穿坏了不至于心疼。

在萧峰、陈伯钧以及童小鹏的日记里,提到了红军长征时,一天要走70里左右。

而一双草鞋的大致使用寿命为40至70里,也就是说,每双草鞋只够一个红军穿半天或者是一天。

数据预估,四支红军队伍走完长征,大约穿烂了多万双草鞋。

就这个数字来看,有些骇人,这么快就坏了,红军第二天穿什么?

王定烈将军回忆长征,说只要不打仗,就打草鞋。

红军每到一地,安好营扎好寨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草料,打草鞋。

路边细长的杂草可以打,捡来的破布条子可以打,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广大官兵都会自己动手打草鞋。

朱德总司令新的布鞋一般让给伤病员穿,他和警卫员坐在小板凳上编织草鞋,一边打一边念叨着:只要肯动手,穿鞋不用愁。

不过,自己编草鞋效率是比较低的,红军供需大的时候,还需建立临时的工厂赶制草鞋,不仅内部战士出力,还发动老百姓们帮忙。

在中央苏区的时候,《红色中华》第期第2版,就刊印了集廿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宣传语。

广大支持红军的农民朋友们,发动自家的姑婶,都打起了草鞋。

有的草鞋质量不过关,太短了,有的脚后跟烂了,《红星报》又配了漫画说明,让后方的姊妹不要把这样的草鞋送给前方的战士们。

红军要撤退转移了,根据地人民拿着米、布、草鞋送红军,深情地唱,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有石头……

歌词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红军没草鞋穿的时候,就没办法保护双脚。

打草鞋,一是为了双足不被割伤,二是为了防滑,三是为了严肃军容军纪。

草鞋一旦穿在脚上,便能紧紧地抓住大地,策动起负重前行的脚步,这样的话,碰到了下雨天,就不至于“坐汽车”,一路担心会跌倒。

以前,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刚刚飘扬起来,战士们刚刚登上井冈山时,条件是极为艰苦的,别说草鞋了,啥鞋都没有。

这现象在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撰写的自传三部曲之一的《艳阳照我》一书中有所体现。

朱仲丽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曾与她闲聊:“红军上井冈山的时候,是穿破鞋打赤脚,开始打草鞋时,用的都是干稻草搓成草绳子,那样的草鞋穿起来,哪有你们现在的舒服,也没有这样漂亮。”

伴随着红军发展壮大,战士们对草鞋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布条,创造了比较耐穿的步筋草鞋。

参加革命前,红军战士因家贫穿草鞋,参加革命后,因万里长征而穿草鞋,草鞋就像是红军与民众同甘苦的一个符号。

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涉江涉水,摆脱了追尾之敌,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仗打得激烈,徐特立跟随队伍奔走,顺便收集战士们丢掉的烂草鞋。

往往一个上午,可以收获十几二十只。

这些沾满了泥土的又脏又臭的草鞋,被他挂在拄手的木棍子上,然后像挑扁担一样往肩上一扛,轻松又省力。

等到了休息或防空隐蔽时,徐特立再把烂草鞋里的布条一根一根拆卸下来。

洗干净后,晾干,捆扎起来,就成了新的布条,又能够用来编草鞋了。

每每看到战士的腰间没有别着草鞋,他就往那人手里塞一捆布条,嘱咐战士回去编一双像样的鞋。

这是他这个老人家唯一能做的一点小事。

年5月,红一方面军勇渡大渡河,他们沿着河的西岸北上,以红四团为先锋,夺取了上游的泸定桥。

整个过程震撼人心,大伙儿穿着草鞋急行军,一个昼夜不到,赶了华里路。

安全渡河之后,国民党的将领们傻了眼,红军人影早已不见,只剩下河边的一堆堆破草鞋。

这个故事,还被改成了话剧。

到了年,红军对草鞋的爱仍旧没减退。

长征经过鹤庆时,有一位红军战士拿自己的布鞋,换了罗伟邑村农妇王玉英的一双草鞋。

那双草鞋,是用布条和山草合编的,很结实,很好看。

王大嫂本要把鞋送给红军,可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执意用布鞋相抵。

红军部队在敌人紧锣密鼓地围剿之下,翻越山岭,淌过河流,走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最终会师。

红一方面军从起点到目的地,总里程数为两万五千里,四支主力合计六万五千里。

田间小径、泥丸山路、巍峨雪山,这漫漫路途,靠的就是一双脚,靠的就是脚下的那双草鞋。

打双草鞋送给郎,南征北战打胜仗,穿上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

有人说,长征是草鞋之征,依我所见,长征精神包含草鞋精神。

革命胜利后,草鞋差不多退出了历史舞台,改名为红军鞋,但还是有很多人,忘不了这满载军民鱼水情的物品,因草鞋情结而穿草鞋,因念念不忘长征路而穿草鞋……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shuizx.com/cssls/13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