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12987工艺是如何演变的这

我们都知道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是“”,比其他香型的白酒都要复杂好多倍,这不免让人好奇,这种独特的酿造工艺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这一切都要从茅台镇说起。

酱香白酒始于茅台镇,主要是因为这里再古代是重要商品集散地,尤其是盐业等产品的集散,在赤水河流域都要经过茅台镇。最初将白酒带到茅台镇的是一帮晋商,一代一代的商人为了满足喝酒需求,根据茅台镇独特的自然条件,不断调整工艺,最终酿造出醇香的酱酒。

酱香白酒酿造源于凤香型白酒,据说当时有一队晋商从陕西沿南丝绸之路来到赤水河畔的茅台镇,由于路途遥远,从陕西带的凤香酒早已喝完。于是他们突发奇想,能不能在茅台镇这里酿酒?

但是茅台镇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给这帮晋商带来了诸多考验,首先,就是发酵容器。以往其他白酒发酵多以泥窖、陶缸为主,但茅台这个地方山高路险,运陶缸吃力不讨好,破损率也高。挖泥窖的话,山上挖都是石头挖不动,山下突然疏松,挖不了多大就塌了。于是以石头为支撑结构,泥土为垫底封顶的条石窖应运而生。

然后再按照以往的经验制曲、下粮食开始酿酒,但是一个月之后他们发现,酒曲没有作用,粮食根本就没有发酵起来。原来是茅台镇当地温度、湿度太高,酵母菌在高温中死得七七八八了,根本没有起作用。

于是他们找来20岁左右的女孩子踩曲,这样才出来的曲块疏松,曲种在曲块内部能很好地保留下来。但按照以往的用曲量,发酵还是不够,于是他们只能加大用曲量,直到加到曲药和高粱用粮,才看到有很好的发酵效果。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茅台镇这个地方高差大,山上和山下的高粱熟的时间不一样,山下的粮食都快熟了,山上的却还范青。一次投量根本不够,不得已只能分两次投量,不过还没等到第二次投量,第一次粮食蒸煮的时候,晋商们又发现了新问题,那就是茅台镇的高粱皮太厚,一次蒸煮根本蒸不烂,出来的酒又少又辣,按照原来的工艺,根本就酿不出酒。

于是他们只能不断发酵,不断蒸煮,每次蒸煮就取一点酒,终于经过八次发酵,九次蒸煮,粮食被蒸得透彻,按照酒的品质取了其中7次酒。但是这些酒味道都不一样,前几次取的酒辛辣,后面取的又有糊味,不好喝也卖不出去。

但自己辛苦酿出来的酒,也不忍心丢掉,只好先用坛子存起来,再慢慢想办法,这一存三五年酒过去了。此时的酒味道要比以前好很多,但七种口味不同的酒,总不能分开卖吧?于是最早的盘勾技术酒产生,他们将七轮次酒按照不同比例不断尝试勾调,形成了独特味道的酱香型白酒。

经过这么久的折腾,茅台镇终于是能够酿造出好酒了,工艺也逐渐定型,晋商们也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去陕西买酒喝了。在古代,没有科技支撑的情况下,一代代酿酒人靠着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断总结改进,今天,我们才得以享受醇香的美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shuizx.com/cssxw/13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