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见证遵义生态发展

入冬后,赤水河面泛起一层薄薄的雾气,河水波光潋滟,两岸叠翠流金。

  蜿蜒流淌的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贵、川3省16个县(市、区),属于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我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深入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且深化与毕节市、昭通市、泸州市三地的合作,促进全流域跨区域协作联动,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如今,赤水河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赤水河水质稳步提升,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存繁衍的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赤水河的变化,是遵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青山、绿水、净土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遵义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持续攻坚让赤水河更碧绿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为了让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遵义市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攻坚,先后制定并实施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划定、水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河长制”等改革方案或举措,强化流域环境监管力度,从法治建设着手抓流域保护,从清洁生产着手抓节约发展,有力推动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与此同时,遵义市进一步优化流域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全面清理、整顿违法建设项目,对重点行业尤其是白酒企业的排污行为,开展了科学规范的整治,确保其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并且加强赤水河的生态修复工作,在赤水河沿线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竹、退耕还草绿化工程,实施以李子、蜜柚等产业为主的经果林,为沿线群众开辟增收致富路子,走出了一条让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的全新路径。 

  截至目前,遵义市已在赤水河流域建设运行了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设置8个监测断面,对24项水质指标进行定期监控;累计投入35.9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处置设施,完成了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赤水河流域内乡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全覆盖。

  今年5月底,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同时审议通过了各自省份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自7月1日起同步施行,开启了三省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流域工作的新局面。

  对此,遵义市进一步加强与赤水河流域毕节市、昭通市、泸州市的合作,定期开展联合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积极解决赤水河流域的一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社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有效的保护治理,提升了赤水河流域沿线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赤水河的变化,是遵义市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的生动注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遵义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如磐石的定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深入开展“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环保答卷”。

  遵义市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落实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加大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聚焦环境空气质量、黑臭水体、饮用水源安全、垃圾填埋场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从严排查整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遵义市自年建立“河长制”以来,压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推动从“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全面开展河流综合治理,集中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全市河流编织起一道道保护网。

  其中,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乌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等工作;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持续推动中心城区湘江干支流综合整治,开展了虾子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在水生态修复方面,拆除了乌江、赤水河、芙蓉江等流域超过亩水产网箱,并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名,聘请了河道警长名、水利专家名、环保专家名、民间志愿者名、河道管理巡河保洁员名,实现了全市条河流“河长制”全覆盖,打通了河流管护“最后一公里”。

  生态治理让遵义“颜值”攀升

  呵护绿水青山,事关当前,关乎子孙,功在千秋。

  遵义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铁腕治污,坚持全面达标,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生态旅游。“生态”已成为今日遵义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仁怀市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傍晚,居民们沿河散步,欣赏旖旎风光。“现在的赤水河变美了!河水清澈,绿树成荫,河岸边还有休闲步道,我们每天吃完饭都喜欢去河边逛逛。”居民宋斌对此赞叹不已。

  同样,在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河畔,两岸“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市民李俊说,现在的湘江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在这里散步感觉心情很舒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之道,也是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

  现在,行走在黔北大地,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蓝天白云渐成常态,老百姓对环境的“吐槽”越来越少,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如画风景的越来越多,并且低碳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共识和行动。在城市里,人们将绿色低碳融入生活,新能源车、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杜绝浪费、文明饮食等蔚然成风;在农村,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农村户厕改造等工程,打造了一批彰显黔北特色的美丽乡村。

  据统计,年遵义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2%,比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全市国、省控地表水断面重点监测点水质优良率%,比年提高5.6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年前三季度,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4%。

  如今的遵义,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画卷,勾勒出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更展示着全市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来源:遵义日报

编辑:刘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shuizx.com/cssxw/13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