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蒋介石以巨大的财力军力编织了大网

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 https://m-mip.39.net/pf/mipso_5229029.html

长征途中蒋介石以巨大的财力军力编织了大网,为何没能抓住红军?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的对手已经被悄悄换掉了,不再是那些留苏的书生,而是毛泽东!

红军时期的毛泽东

遵义会议为什么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至关重要?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从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权力。

遵义会议胜利结束后,毛泽东虽然还没有成为中国革命的舵手,但已经由他出手拨转了中国革命的航向,他的手已经开始扶在了中国革命的舵上了,接下来需要他拿出实力来证明了。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取代博古在党内负总责,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毛泽东成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曾提议由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但被毛泽东劝阻了。

毛泽东没有接受张闻天的提议是非常英明和有远见的,因为在遵义会议上尽量少的人事变动可以安定人心,让大敌当前的红军可以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

濒临绝境的红军终于有了毛泽东这个新的领头人,毛泽东个性中锋利无比的一面就呈现出了其他领袖所不具备的优势:他渴望成功,无法忍受失败,他胸中就藏着获取胜利的办法!

只有最高位置才适合毛泽东,这是由他的志向、能力和见识决定的。处于最高位置的毛泽东变得可以和任何人相处,可以和任何人合作,当然,这种合作的前提是必须以他为主!

遵义会议后的毛泽东变化很大,变得更加沉着、更加练达,思想更加缜密、更加周到,特别是更加善于团结人了。其实最根本的变化是,毛泽东终于回到了他应该有的位置。

蒋介石这时候缓过劲来了,又调集40万兵力展开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蒋介石有钱有兵,但都花在了打红军上面,他的主导思想是先灭了共产党再去打日本,共产党不灭他就不打日本。

但这时候蒋介石不知道的是,红军不再是由那些留苏的书生指挥,而是实际上换成了毛泽东。红军3万多人和蒋介石40万人的力量对比,在毛泽东看来并不比第三次反“围剿”时更糟。

因为在毛泽东看来,蒋介石这40万人本质上是东拼西凑的,他的包围圈并不牢靠。毛泽东的劣势无非是,他带领的队伍长期长途奔走,是疲惫之师,因此而处于被动之中。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军权,此时红军的出路是北渡长江,与张国焘、徐向前领导的红四军会合。在向土城行军中,毛泽东认为路两边是山谷,可以在此诱敌深入,围歼追来的川军。

经过一番激战,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似乎打破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美誉,博古就曾有点幸灾乐祸地说,看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啊!他并没看懂毛泽东真正了不起的地方。

毛泽东真正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是怎么赢的,而是在于当他遭遇了不利和失败时,是怎么把不利和失败转变为胜利的。这次毛泽东指挥的土城之战就遭遇了不利,他马上撤出战斗。

为什么土城之战会遭遇不利?因为情报有误,追来的川军并不是情报所说的多人,而是多人,而且,川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经打,同时,敌人增援部队又即将赶到。

毛泽东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此路不通立刻就换条路,决不硬拼,决不能吃亏,他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判断的情况不相符,立刻变动,这才是了不起的地方,但是博古没看懂。

蒋介石花了大价钱雇川军部署在长江南岸,以防堵红军北渡,毛泽东迅速作出决定,不恋战,避实就虚,摆脱川军,接着向西进入云南,在运动中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寻找主动。

紧接着,毛泽东带领大家继续“走”,目标是向西,他就先回东边,再渡赤水,重占遵义。要让敌人犯错,就要主动,要运动战,要整编,要轻装,要精简,其他人就一句话:跟着走!

敌人从南北方向逼进,红军就往西而东,毛泽东告诉大家: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而且唯一的目的就是求得作战的胜利!二渡赤水俘敌人,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毛泽东久违了的感觉又回来了!蒋介石指挥军队向东合围时,毛泽东又带领队伍向西走了。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很多人主张打鼓新场,因为那有敌人一个师,是带骨头的大肉棒!

大家眼里看到的是骨头上的肉,只有毛泽东看到了肉下面的骨头,大家在开会讨论时都说要打,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说不能打,硬骨头啃不动,一不小心还会把牙给崩了的。

土城之战(油画)

毛泽东太清楚现在不是红军占便宜的时候,稍有不慎,红军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但当时打仗都是靠20个人集中起来开会讨论,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是少数,只好服从多数。

所幸的是,毛泽东深知这次事关红军生死存亡,他始终不放心,半夜里提着马灯去找周恩来,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第二天周恩来说服了大家,这才避免了红军引火烧身。

通过这件事毛泽东敏锐意识到指挥作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由一群人来集体讨论,更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于是成立了一个三人团,由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组成,以周恩来为团长。

这样,毛泽东就从实际上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这时起,红军的行动就变得更加飘忽不定了,看上去没有一点方向感,忽东忽西,蒋介石看不明白,只好分散兵力,四面防堵。

为调动蒋军西移,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西进,并派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继续向西北挺进,主力却暗地里隐蔽集结,等到蒋介石急调各军大举向西,红军却立刻再次东渡赤水返回贵州。

这就是毛泽东一生引为军事上的得意之作的“四渡赤水”,蒋介石动用十几倍的兵力,围剿没有任何外援、没有任何根据地可以依靠的毛泽东的疲惫之师,却就是抓不到红军。

蒋介石南北夹击,毛泽东就往东西方向跑;蒋介石搞一个包围圈,毛泽东就在包围圈上最弱的地方撕开一个口子,一口一口吃掉弱敌,红军不断壮大,天才的军事招数就这样炼成了。

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毛泽东挥师南下,南渡乌江,跳出国民党重兵的包围圈,直逼蒋介石所在的贵阳。蒋介石急调离他最近的部队来保驾,毛泽东却率主力西去直逼昆明。

谁知道毛泽东这些都是虚招,他的真正目的是抢渡天险金沙江,过河后迅速烧掉船只,金沙江这一天险反而帮毛泽东挡住了国民党追兵,追兵7天后才赶到金沙江边,只能隔江哀叹。

紧接着,红军在毛泽东带领下北上抵达大渡河,在安顺场以北公里处的泸定桥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鞭长莫及了,他花费巨大的财力军力编织了一张大网,却没能抓住红军。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因为蒋介石不知道的是,在长征途中他的对手已经被悄悄换掉了,不再是博古等那些留苏的书生,而是毛泽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shuizx.com/cssxs/13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